昙花一现的3D电视

张乐  发布于:2018年3月23日 09:17

■ 文/张   乐


提到3D技术,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是新潮的黑科技,如3D打印、3D动漫、3D建模、3D电影等。很多领域只要与3D概念一沾边,马上身价倍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3D影片的票价要比普通电影高出不少。2010年前后,随着3D影片的火爆流行,各路电视厂商纷纷引入3D概念,推出带有3D功能的电视机作为卖点,3D电视一度很火。然而,这股热潮并没有延续太久,仅仅五六年时间,3D电视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逐步淡出。2017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各大电视厂商宣布不再推出带有3D功能的电视机,直接宣告了3D电视的死亡。

众所周知,人的双眼位置不同,观察物体的角度也略有不同,因此两只眼睛所接收到的事物存在细微的位移。由于“视觉位移”效应的存在,大脑能够比较这些细微差异从而产生具有空间感的立体视觉效果。3D电视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采用技术手段使人的左右眼看到的影像分离,且双眼所接收到的信号存在差别,进而产生立体感,仿佛屏幕上的景物触手可及,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3D电视所采用的3D显示技术主要包括裸眼3D显示技术和眼镜式3D显示技术两种,眼镜式3D显示技术又分为主动快门式和被动偏振光式。由于裸眼3D显示技术实现成本过高且不成熟,大多数家用3D电视都采用主动快门式3D显示技术,观众需要佩戴专用的眼镜观赏电视节目。

然而,相对于已经有90多年发展历史的电视而言,3D电视是新生事物,在硬件设备、用户体验和节目内容上都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乃至硬伤。同时,4K(超高清)、HDR(高动态范围)等新一代显示技术为消费者广为接受和VR的异军突起等因素,使得3D电视加速走向衰落,最终消亡。


◎硬件设备要求高

为更好地发挥3D效果,电视屏幕需要尽可能的大。然而,越大的屏幕所需要的成本越高,电视的售价也更高,最终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进而影响了3D电视的普及。由于主动快门式3D显示技术的门槛低、效果好,大多数3D电视产品都采用这种技术。但是,该技术要求佩戴专门的眼镜,成本较高且各家厂商的眼镜不能通用,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对眼镜进行充电,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用户体验不佳

由于3D电视自身的技术要求,观看3D电视必须佩戴专用的眼镜,同时满足一定的距离和角度,这对观众在家中欣赏电视节目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对大多数人来说,看电视是一种休闲娱乐行为,观看3D电视的要求却把这个过程异化为类似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佩戴专用眼镜且不能随意走动,使得观看者的行为在家庭这个放松的环境显得颇为怪异,让人很难接受。同时,由于双眼视轴的辐辏与眼睛的焦点不一致,违反了大脑常规处理时的习惯,造成人们在观看一段时间3D电视后会感到视觉疲劳,严重者甚至会感到眩晕、恶心。如此种种,造成用户体验不佳,很多人只是赶潮流观看一两次3D电视节目之后就弃之不用,重新换回观看传统的2D电视节目。


◎节目内容匮乏

3D电视节目在内容制作、编解码、存储传输等环节所需设备价格昂贵,技术复杂烦琐,制作成本高。开办3D频道,提供3D视频点播服务的内容提供商数量较少,节目时长不足,节目重播率较高,观众选择余地不大,造成用户数量少,反过来也制约了节目制作方的广告运营,盈利模式不清晰,成本居高不下,无法形成良性循环。部分3D电视节目是2D转3D,效果很差,很容易给人留下粗制滥造的印象。


◎4K、HDR等新技术的兴起

由于3D电视自身存在种种问题,各家厂商也在不断努力进行改进,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与此同时,电视领域的其他新技术如4K、HDR的兼容性和实际体验效果更加出众,厂商和制片方纷纷将重心转到这些新的发展趋势上,加速了3D电视的没落。


◎VR的异军突起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各大厂商都推出了自家的VR产品,如HTC公司的Vive VR、索尼公司的PSVR以及Facebook公司的Oculus VR等。VR和3D电视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都是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加逼真的沉浸式体验,但3D电视是将3D显示技术应用在电视上,而VR则与移动智能设备结合更加紧密。相比3D电视,最新的VR产品无论在硬件设备上还是内容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高端VR头盔能够提供更高的显示刷新率,同时结合体感运动设备,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体验;进军VR的厂商来自各行各业,既有索尼等老牌消费电子厂商也有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所提供的内容更加丰富,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涵盖娱乐休闲、教育医疗、旅游观光、广告推销等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VR产品类似3D电视的升级版,站在智能设备的风口上,在2016年扎扎实实地火了起来。

3D电视的突然爆发有一定的偶然性,技术等各方面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3D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基础不牢导致后天发展乏力,在瞬息万变的消费电子市场被更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所淘汰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用户体验应优先考虑


■ 文/厉   俊


某些幸运的新技术在一开始出现时就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3D电视就是其中一个。3D电视曾一度被认为是传统电视升级换代的一个途径。过去几年中,一线电视机品牌如索尼、夏普、三星、海信等纷纷推出带有3D功能的电视机型号,3D电影DVD光碟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甚至连电视台也配合推出了一些3D试验频道。由此可见,电视的3D风潮绝非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电视产业界、内容供应商、电视台媒介等携手推动的一场电视机革命。至此,3D电视既拥有消费者热切的关注,又拥有电视机大品牌的着力推崇,甚至有了国家政策的倾力支持,一切可谓完美,就等着市场的水到渠成。

然而,想象中的3D电视大卖并没有发生。笔者认为,3D电视市场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这项技术还没有真正准备好被消费者接受。换句话说,无论是裸眼3D还是眼镜式的3D,其用户体验离“可接受”还存在差距,更不要说“完美”了。事实上,3D电视并非唯一一种拥有万千宠爱却唯独打不开市场的产品,目前大多数可穿戴电子产品也是同样的情况,虽然概念一流,消费者关注度高,但用户体验一般,市场反应平平。

虽然3D电视的前景黯淡,但家庭娱乐对3D影像的需求却不会因此消退。相反,未来家庭娱乐使用3D影像将是必然的趋势。另一方面,目前出现的AR/VR头盔虽然能够带来沉浸式的体验,但忽略了家人在电视机面前互相交流的情感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未来不需要戴头盔的、三维的、大型的沉浸式家庭娱乐系统将会出现。当然,这种系统不会是屏幕固定的3D电视机。事实上,拥有3D影像和互动功能的AR/VR投影系统可能更有机会胜出。

3D电视的故事告诉我们,企业和投资人在判断是否要进入或投资一个消费电子产品时,用户体验应优先考虑。也就是说,对于用户体验不佳的产品必须一票否决。当“前浪”们一个个被拍死在沙滩上,技术就会慢慢成熟,类似乔布斯的天降大任者就会出现。乔布斯是成功地让原先用户体验不佳的产品逆袭的典范。苹果公司的iPad并非世界上第一款平板电脑,只是在它之前出现的那几款平板电脑由于用户体验不佳而没有在市场上掀起波澜。乔布斯把平板电脑的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从而带动iPad及其引领的平板电脑市场风生水起。对于企业家和投资人而言,存活到打开市场的那一刻是首要任务。


(厉俊,壹行研(Innova Research)创始人、总经理。)